关于志愿时长:你需要知道的事
在社会公益活动中,我们常常听到志愿时长这个概念。那么,志愿时长到底是什么,又有什么用呢?
志愿时长是什么
志愿时长,简单来说,是指一个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所花费的累计时间。志愿服务是一种无私奉献、不求回报的行为,志愿者们凭借自己的热情和爱心,为需要帮助的个人或群体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。
1.志愿活动的多样性
志愿活动涵盖了众多领域。比如,在社区里,志愿者们可以参与关爱孤寡老人的活动,陪他们聊天、帮忙打扫房间、采购生活用品等。在环保方面,志愿者走上街头宣传垃圾分类知识,或者到郊外参加植树造林活动,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。还有在大型赛事或活动中,像奥运会、世博会等,志愿者担任引导员、翻译员等角色,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。这些不同类型的志愿活动,每一分钟都被记录下来,累积成为志愿时长。
2.志愿时长的意义
对于个人而言,志愿时长是个人爱心奉献的量化体现。它不仅能够丰富个人经历,还能在个人品德修养的提升方面起到积极作用。从社会层面看,大量的志愿时长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爱心氛围。一个城市或地区志愿时长的总量越高,说明这里的人们越热衷于公益事业,社会也就越和谐温暖。
志愿时长的作用
志愿者时长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。
1.小学阶段
优先加入少先队员;同等条件下优先评选三好学生。
2.中学阶段
有助于入团、评奖学金、评三好学生;高考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。
3.大学阶段
评先评优、奖学金评选、综测加分,志愿时长是加分项;学分记录参考标准之一,考研的同学,参加特定的志愿项目可能为考研初试提供额外的加分机会。
4.进入社会
世界五百强、企事业单位优先录用五星志愿者,创业的五星志愿者将享受部分政策;各地对优秀志愿者出台了一系列激励保障措施。
5.留学申请
志愿时长在申请国外大学时,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。
6.培养干部
成为注册志愿者是入团、入党等的重要条件之一。
7.征信系统
部分地区计划将志愿服务纳入征信系统,志愿者可能会因此享有一定的激励措施。
社会公益活动
北京德行天下公益基金会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,吸引了志愿者的广泛参与。
志愿者在善果养老中心开展“童心敬老·爱在六一”志愿活动
志愿者参加基金会开展的“探秘天坛·传承非遗”志愿活动
志愿者参加基金会举办的“运河健步助老公益行”活动
志愿时长在我们的成长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意义。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志愿活动,不断积累时长,在奉献爱心、锻炼自我的同时,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社会公益活动咨询电话:
17310474333(微电同步) 裴老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