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爱女童护蕾计划-项目介绍
【项目背景】
特别是在农村地区,由于生理卫生知识普及不足,女童在生理期往往缺乏正确的护理知识和卫生用品。据相关调查,许多农村女童在生理期因使用不卫生的用品或方法,面临着健康风险。同时,在性教育方面,由于学校和家庭的避讳,农村留守女童性教育认知严重缺失。相关数据表明,我国女童遭受不同程度性侵的比例约占 9.5%,总数预估超过 1000 万之多。像曾经震惊全网的 11 岁留守女童小雨(化名),在短短两年内惨遭 18 位村民性侵多达 50 次,而她却因从未接受过相关教育,不知道此事的可耻与危害。农村留守女童因缺乏防性侵意识,成为性侵犯的高危人群。
从政策导向看,国家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,乡村振兴战略也强调关注农村妇女儿童发展,教育部门重视健康教育,但乡村地区因师资、资源等问题,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效果不佳,需社会力量支持。
“关爱女童护蕾计划”旨在汇聚社会力量,为女童在教育、健康、安全等多方面提供支持与帮助,填补她们成长过程中的缺失,助力女童打破成长壁垒,建立自信与勇气,实现全面发展,让每一个女童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,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。
【我是不是生病了?】
洛珍(化名)是个生活在偏远高原地区的女孩,因为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挣钱养家,留下了她和妹妹跟奶奶一起生活,当洛珍第一次来例假,待在厕所哭泣不止,妹妹看到后立马跑出来找奶奶说“奶奶,不好啦,姐姐生病了,一直在流血,爸妈不在家,咱们怎么办啊?”奶奶算了一下年纪,知道洛珍是来例假了,赶紧从家里找了一些旧棉布就走到厕所交给洛珍,并隐晦的告诉她这是正常的,以后每个月都会经历一次这个,不用害怕,就出去做活了。在老人家的观念里,来月经是一个羞于启齿的事情,连月经二字都不知道,只会用来这个、那个等一些隐晦的词指代。洛珍的无助与恐惧只能靠自己慢慢适应,积累经验。
【难于启齿的小秘密】
小丽是一个内向、腼腆的女孩,在与奶奶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,小丽因为月经的到来变得特别的敏感,因为生理卫生知识的缺乏,每次来例假都像做了错事一样,每次都偷偷的把弄脏的内裤放在床底下,趁着奶奶不再家再洗,可是她每次都洗不干净,看着被她洗的血迹斑斑的内裤,奶奶总是默默的再帮她洗一遍,却不知道该如何跟她解释生理期的知识。
【牙膏挤挤还能用】
小雅,家里有奶奶、爸爸、妈妈、两个姐姐、一个妹妹、一个弟弟。她和两个姐姐都在校读书,奶奶年纪很大了,弟弟、妹妹还小妈妈在家照顾他们。一家人的所有生活费用全靠爸爸一个人打工维持。学校离家很远,需要住校,这样她和姐姐的生活费就增加了,爸爸的负担更重了。她和姐姐都是懂事的孩子,为了减轻爸爸的负担,她在学校很节省,很多东西都是用到不能再用了,才会丢掉。
志愿者去学校走访时,碰到了她,那时她刚好在洗漱,一支牙膏她挤了又挤,志愿者问她:牙膏都没了,怎么不换一只新的。她说:其实里面还有的,挤一挤还能用。
就是这样一管在大城市中早已丢弃的牙膏,大山里的孩子们还在反复的用,多么懂事的孩子们,看着他们志愿者眼里泛起了泪花。
【我们要做什么】
一、普及生理卫生知识:深入偏远地区地区,开展卫生知识讲座。邀请专业医生或卫生工作者,为女童及其家长讲解生理期护理知识,包括生理期卫生用品的正确使用、经期注意事项等。发放宣传手册,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,内容通俗易懂,方便女童及其家庭随时查阅学习。
二、预防性侵教育:通过动画、游戏、情景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,向女童传授身体隐私部位认知、如何识别性侵危险、遭遇性侵后的应对方法等知识。同时,对学校教师进行性教育培训,提高教师的性教育教学能力,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。此外,向家长和社会普及性教育知识,营造全社会关注女童性安全的良好氛围。
三、发放卫生物资:定期为偏远地区女童发放生理期卫生用品及洗漱用品,如优质卫生巾、牙膏、牙刷等,根据不同年龄段女童的生理特点,合理搭配物资。
四、提供心理咨询服务:女童可以通过电话、微信、书信等方式与咨询师沟通,倾诉成长过程中的烦恼、困惑和心理压力。同时,定期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,帮助女童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,提升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。
五、消除社会偏见:通过媒体宣传、线下公益活动等方式,倡导性别平等观念,消除社会对女童的偏见和歧视。制作宣传视频,在网络平台播放,展示优秀女童的成长故事和成就,改变社会对女童的刻板印象。举办性别平等主题的公益活动,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,如举办 “女童成长分享会”,让女童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梦想,呼吁社会给予女童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支持。
六、发放关怀物资:在特殊节日或女童生日时,为她们送上精心准备的关怀礼包。礼包内可包含一些能给予心理慰藉的小物件,如可爱的玩偶、温馨的贺卡等,让女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,增强她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。
【项目成果】
“关爱女童护蕾计划”已经为藏区青春期女孩发放了50000多包卫生巾,开展生理卫生课程40多场次,帮助近10万名青春期女孩及他们的家庭。
个案声明:本项目中所涉及相关故事或案例的使用已征得相关当事人/监护人同意,本项目的捐赠款项将用于该案例故事之同类群体
【项目预算】
爱心护理包明细表
洗漱包明细表
【执行计划】
(一)准备阶段
1、深入调研
与当地政府部门、学校合作,通过问卷调查、走访调研等方式,统计偏远地区目标女童数量、年龄分布、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。了解当地卫生巾使用现状,包括品牌、价格、获取途径,以及女童和家长对生理卫生知识的认知程度和需求。
2、团队组建与培训
招募志愿者,包括医护人员、教师、社区工作者等,组建执行团队。邀请卫生健康专家对执行团队进行培训,内容涵盖女性生理卫生知识、宣讲技巧、与女童沟通方法等,确保团队具备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。
(二)实施阶段
1、卫生巾及洗漱包发放
学校集中发放:每月固定时间在学校设立发放点,由教师或志愿者将卫生巾、洗漱包发放到女童手中,同时做好登记工作,确保发放准确无误。对于因特殊原因未能在学校领取的女童,安排专人后续补发。
2、生理卫生知识普及
校园课程:在学校定期开展生理卫生知识课程及防性侵课程,课程采用图文并茂、视频演示、互动游戏等形式,讲解女性生理期生理变化、卫生护理方法、经期注意事项以及等内容。同时,设置专门的答疑环节,鼓励女童提问,消除疑惑。
社区讲座:每季度在社区举办生理卫生知识讲座,邀请女童及其家长共同参加。讲座由专业医护人员主讲,内容除生理知识外,还包括如何正确对待生理期、家长如何给予支持等,增强家庭对女童生理期健康的重视。
宣传活动:在学校和社区张贴生理卫生知识海报,发放宣传手册,营造宣传氛围。利用学校广播、社区宣传栏等渠道,定期宣传生理卫生知识。组织知识竞赛、主题征文等活动,激发女童学习兴趣,巩固所学知识。
(三)评估阶段
1、数据收集
设计问卷,对女童进行生理卫生知识掌握情况调查,了解其对生理期相关知识的认知、态度和行为变化。
通过访谈、观察等方式,收集女童、家长、学校对卫生巾发放和知识普及活动的反馈意见。
统计卫生巾发放记录,核实覆盖率和发放效果。
2、效果评估
对比计划实施前后女童生理卫生知识知晓率,评估知识普及效果。分析女童在生理期护理行为、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变化,评估计划对女童身心健康的影响。根据各方反馈意见,评价卫生巾发放和活动组织的满意度,总结经验教训。(四)总结与持续改进阶段
1、总结经验:召开项目总结会议,对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,梳理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。
2、成果展示:制作项目成果报告、宣传视频等,向社会展示计划实施成果,吸引更多关注和支持。
3、公示:定期通过公益平台、自媒体、网站等,上传项目进展、财务披露等,做到公开透明。
热点信息
-
▶ 中国唯一入选「联合国吉雷斯全球创意女性」的内容策划人▶ 「2025 年度亚洲行业影响力人物」获得者▶ 中国知识服务领域唯一贯通「纸媒 - 流量 - 智能」全时代的战略级操盘手▶ 全国亲子阅读办公室副主任兼内容体系设计总顾问▶ 吉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权威媒体报道策划人李娜喜获联合国吉雷斯·全球创意女性奖知乎 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688334029...
-
佛山市美福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心怀大爱的公益践行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