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乡村教师故事”系列三:21年坚守,把星期天过成“助学日”
在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更庆镇城关第二完全小学校,有一个不一样的星期天。
清晨的阳光刚刚洒进校园,六年级(1)班的黑板上已写满工整的板书——“最后冲刺·错题精讲”,旁边还画着一个简单的笑脸。这是李富香老师为毕业班孩子免费补课的第三个星期天。

教室里,孩子们陆续走进来,有的揣着早饭,有的抱着错题本。后排的达吉同学嘟囔着“本来约好去打球的”,却被前排的扎西拉姆轻声制止:“李老师牺牲休息时间来的,你小声点。”
李老师假装没听见,笑着打开投影仪:“今天咱们不搞题海战术,就解决你们上周模考里错得最多的三类题。先看这道工程问题……”她拿起红笔,在题目旁圈出关键数据,“很多同学在这里混淆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,咱们把它想象成打扫教室——甲同学2小时扫完,乙同学3小时扫完,两人一起扫,是不是更快?”

孩子们的眼神渐渐亮起来。达吉突然举手:“老师,要是甲同学扫到一半肚子疼,走了呢?”全班哄笑起来,李老师也笑了,在黑板上添了个新条件:“那咱们就来算算这种特殊情况,正好复习分段计算。”
中途休息时,李老师从包里掏出一大袋草莓饼干,分发给孩子们,拉姆咬着饼干说:“老师,您儿子今天没人带吧?上次我看见他在办公室写作业。”李老师愣了一下,随即摆摆手:“他跟奶奶在家呢,乖得很。”其实早上出门时,上二年级的儿子正抱着她的腿哭着说:早就约好去文都骑自行车的。

下午讲应用题时,几个女生开始打哈欠。李老师突然合上教案,说:“这样,咱们来场比赛。分两组,每组派代表上台解题,赢的组我请吃冰棍。”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,连最内向的女生都举起了手。
夕阳斜斜照进教室时,最后一道题讲完了。李老师看着孩子们埋头整理笔记的样子,轻声说:“下周考试别紧张,就像咱们今天做题一样,仔细点就行。实在做不出来,就想想草莓饼干的味道,或者……想想我画的笑脸。”

孩子们收拾书包时,达吉突然塞给李老师一张画,上面是个歪歪扭扭的老师,旁边写着:“谢谢老师,草莓饼干很香。”李老师捏着画纸,突然想起儿子昨晚贴在冰箱上的画——一个骑自行车的小男孩,旁边写着:“妈妈,我等你。”
锁门时,手机响了,是儿子发来的语音:“妈妈,奶奶说你在教室给大哥哥大姐姐讲题,我不闹了,你早点回来。”李老师靠在门上,望着晚霞,轻轻笑了。
晚风里,好像还飘着草莓饼干的香甜味,和孩子们此起彼伏的笑声。


这样的星期天,李老师已坚持了21年。补课、辅导学困生、家访、关爱困境家庭孩子……她把休息日过成了“助学日”,把母爱分给了更多需要陪伴的孩子。
这就是乡村教师李富香,她用细微之处的真情,点亮孩子们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