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方家国 | 山东: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发展新篇
近年来,山东省持续推进区划地名文化建设,赓续历史文脉,传承地域文化,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文化动力。
夯实基础
筑牢文化建设根基
山东省民政厅着力深化区划地名历史文化理论研究,在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的指导下,开展“构建中华地名标识体系框架研究”,深入探究行政区划设置与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的耦合机制。此外,建立省级区划地名联席会议制度,市、县两级也全面建立协调机制,形成上下联动、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。
在制度建设方面,山东省民政厅起草了行政区划调整历史文化传承保护规范,并获省市场监管局立项;制定了《地名文化遗产认定规范》《老地名保护办法》,为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和老地名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。
统筹资源
凝聚文化建设合力
山东省民政厅积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,制定《黄河地名文化保护实施方案》,推动建立黄河地名文化研究院。通过开展“沿着黄河看地名”文化寻访活动、推出“幸福黄河口”即开型地名文化彩票、举办黄河地名文创大赛等系列举措,深入挖掘黄河地名文化内涵。同时,扎实推进“乡村著名行动”,让地名成为传播乡村文化的亮丽名片。
在文化阵地建设上,山东省民政厅指导威海市民政局联合市党史研究院,共建行政区划历史文化教育基地。在边界文化建设方面,创新提出“界有界、心无界”的边界文化创建理念,并指导枣庄市民政局依托京杭大运河文化纽带和京台高速交通动脉,建成全国首个边界文化高速公路服务区,为边界地区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新平台。
此外,山东省民政厅积极探索“政府主导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”的区划地名文化保护路径和机制,发展壮大地名文化人才队伍。指导各市组建350多支志愿服务队,让区划地名文化走进基层,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地名文化保护的良好氛围。
服务群众
创新文化建设方式
山东省立足齐鲁人文沃土,省级打造“齐风鲁韵守望地名”地名文化品牌,各地形成“仙境烟台山海有名”“山高水长沂蒙有名”等区划地名文化品牌。
同时,山东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、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,发布区划地名文化短视频、图文故事,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区划地名文化。
为更好地服务群众、促进文旅融合,山东省民政厅还深入挖掘行政区划、地名和边界文化资源,赋能文旅产业,实现“以文塑旅”;积极探索“地名+特色农产品”“地名+乡村旅游”等发展路径,为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增添文化内涵。
来源:《中国社会报》